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3年  第3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封面
2023-01期封面+目录
2023, 3(1).
摘要(145) PDF(1619)
摘要:
刊首语
2023, 3(1).
摘要(97) PDF(22)
摘要:
“国家公园”专刊
国家公园社区居民可持续生计研究——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为例
秦子薇, 张玉钧, 杜松桦
2023, 3(1): 1-14. doi: 10.12335/2096-8981.2022031501
摘要(325) HTML (103) PDF(101)
摘要:
在国家公园新型保护地政策下,社区居民生计面临着转型挑战。本文在英国国际发展署(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DFID)提出的可持续生计方法(Sustainable Livelihood Approach,SLA)框架基础上,引入社区居民生计资本,构建了国家公园社区居民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并选取我国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作为案例地,对周边社区居民生计资本情况、生计策略和影响生计策略等因素进行了调研。研究结果表明,霸王岭社区居民生计资本总体水平较低;目前形成了农林业主导、务工主导、半工半农林、公职收入、自营工商和多种兼业型等6种生计策略类型;影响霸王岭周边社区居民家庭生计策略选择的因素有自然、人力以及社会资本。
基于旗舰物种保护的国家公园研究进展
李春铧, 王锦, 马焕成
2023, 3(1): 15-24. doi: 10.12335/2096-8981.2022021601
摘要(296) HTML (86) PDF(83)
摘要:
本文以国内外国家公园文献为基础,基于旗舰物种保护,从体制机制建设、栖息地保护建设、人兽共生理念等3个方面梳理和归纳相应的研究内容及研究热点,对国家公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2个角度出发,结合整体保护与局部建设、传统保护与现代化平台建设、公众保护与专业保护、常规性保护与科学性构建等方面,对我国未来国家公园旗舰物种保护的研究重点进行探索及展望:一是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二是加强保护管理设施建设及保护成效监测;三是加强遗传多样性研究,实施抚育放归政策;四是保证食物链完整,合理引入大中型食肉动物,从而为我国国家公园旗舰物种保护提供参考。
三江源国家公园社区合作监管发展机制研究——基于虫草资源承载力和社区景观恢复力的评价
裘丽, 谢倩莹, 杨凡, 于现荣, 余惠玲
2023, 3(1): 25-36. doi: 10.12335/2096-8981.2022100201
摘要(178) PDF(42)
摘要:
随着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化,保护地合作监管发展机制也在不断优化。三江源国家公园是较早开展社区合作监管发展机制的区域之一。本文以三江源园区曲麻莱县的虫草资源承载力为分析对象,实证评价了该县社区合作监管发展机制影响下的2009—2018年的虫草资源承载力发展状况,分析研究发现,随着社区合作监管发展机制的建立和发展,虫草资源承载力从一开始的低水平逐渐稳步上升。由此可见,合作监管发展机制可能是提高虫草资源承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整体评价得分仍然较低,则说明未来需要继续加强对合作监管发展机制的可持续性治理。为了进一步探究合作监管发展机制对社区自身层面的影响,本文进一步聚焦于本地一个典型的虫草社区,采用社区景观恢复力评价法,评价了该社区同期机制影响下的景观恢复力水平。研究分析表明,社区合作监管发展机制有利于实现三江源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还探讨了合作监管发展机制的相关要素,以期提供相关理论启示和政策意涵。
三江源国家公园特许经营评估
高燕, 邓毅, 毛焱, 夏保国
2023, 3(1): 37-49. doi: 10.12335/2096-8981.2022080201
摘要(276) HTML (62) PDF(77)
摘要:
我国自然保护地特许经营的国家标准处于空白,国家公园特许经营评估框架亟待构建,以引导特许经营规范且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借鉴自然保护地生态体验综合保护与发展项目(Integrated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ject,ICDP)成功经验,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指导,梳理特许经营评估指标,构建基于国家公园生态脆弱性程度的特许经营评估框架体系。在实地调研和深入访谈后,专家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现状进行评估,得出:管理机构建立了较为健全的特许经营管理机制(管理机构视角),保障了特许经营是在高度符合生态保护原则下开展(生态视角)。特许经营活动不仅促进社区增收和保护兼容的生计能力提升,高度符合社区受益的原则(社区视角),还使访客获得了优质生态体验,凸显了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功能(访客视角)。但也存在以下问题:1) 特许经营企业因缺乏可持续激励机制、定期的多方协商沟通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而受益有限(特许经营者视角);2) 因地理条件、产业基础等原因,特许经营对地方绿色产业发展和财政的贡献有限,特许经营本身并未使地方政府受益(地方政府视角);3) 由于语言沟通、生活习惯差异较大,牧户家庭接待设施有限,访客接待服务质量难以提升(访客视角)。最后,从管理机制完善角度提出三江源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工作改进建议。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开展生态体验特许经营的现实依据与可行性研究
王晓倩, 邓毅
2023, 3(1): 50-60. doi: 10.12335/2096-8981.2022080203
摘要(427) HTML (204) PDF(71)
摘要: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展现热带雨林自然之美和浓郁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生态体验是国家公园实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民族文化普及教育等多重功能的有效途径。特许经营是践行国家公园理念与可持续管理的有效工具。本文以资料收集、实地观察与调研作为关键研究方法,依次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总体的核心资源价值表现、具体的生态体验资源类型划分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分析了公园开展特许经营的必要性和面临的挑战,明确了将生态体验活动融入特许经营项目设计中的优势与解决方案,得出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开展生态体验特许经营应重点关注热带雨林科普教育价值、民族文化共生教育价值和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价值的研究结论与具体建议,并以公园内现有的鹦哥岭动植物博物馆为例,进行了生态体验特许经营项目的设计与可行性分析。
美国和新西兰国家公园特许权管理经验与启示
陈涵子
2023, 3(1): 61-70. doi: 10.12335/2096-8981.2022080901
摘要(141) PDF(51)
摘要:
目前我国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局限于营利性项目,无法囊括国家公园所有的资源利用活动,且尚未形成完善的制度。为了实现我国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需建立相应的资源利用特许制度,将各类资源利用活动纳入特许权管理体系,进行统筹管理。美国和新西兰国家公园特许权管理经验丰富,特许权授予既有竞争性的招标流程,也有非竞争性的“申请—审批”流程,管理依据从高位阶的法律到具体项目的合同条款而自成体系。我国在分类授予特许权、依法进行活动监管等方面可从中得到如下启示:1)国家公园资源利用方式多样,按一定标准分类授予特许权可以化繁为简;2)可采用多种方法提高特许权授予和管理过程的科学性和透明度;3)特许权管理依据从上到下逐渐细化,以加强管理的体系化、规范化;4)应开展全过程、多方位地严格监管,以确保不违背国家公园既定目标。
论国家公园游客教育目标的四个“亲向”行为
李文明, 敖琼, 裴路霞, 乐建成
2023, 3(1): 71-81. doi: 10.12335/2096-8981.2022092001
摘要(142) PDF(39)
摘要:
建设国家公园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游客教育是国家公园的重要功能之一。基于文献分析以及归纳演绎法,从目标“亲向”性这一情感地理学或环境心理学角度,对国家公园游客教育的目标进行解构和重构,以探究各“亲向”行为的特征和交互关系,从而增进对国家公园游客教育目标的理解、认知及协同治理。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公园的国家符号性、生态功能性、景观代表性和遗产独特性的教育资源,在游客教育中与游客潜在的国家认同、生态亲近、景观审美和遗产探究的多重心理相契合,进而表征为游客的亲国家行为、亲生态行为、亲景观行为和亲遗产行为的4大“亲向”行为;2)亲国家行为居于高位引领地位,亲生态行为、亲景观行为、亲遗产行为虽然内涵各有侧重但紧密联系,三者构成了“共生性” “亲向”行为,并“反哺”亲国家行为。国家公园游客教育应从“硬件”和“软件”两大体系多方面融入国家、生态、景观与遗产元素,通过“自导式”和“向导式”综合教育方式,协同促进和提升游客的四大“亲向”行为。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高速公路穿越段的生态修复社会化参与方式
姚小兰, LILarry, 任明迅
2023, 3(1): 82-90. doi: 10.12335/2096-8981.2022083004
摘要(145) HTML (36) PDF(34)
摘要: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5个国家公园之一,也是唯一分布有高速公路的国家公园。高速公路穿越段地处乡村,地形与景观复杂,需要当地社会化参与,才能顺利开展长期监测和全面的生态修复,有效防控道路带来的景观破碎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野外实验和实地调研,研究发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高速公路穿越段稍有景观破碎化、生境隔离和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环境问题,以及该区域以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为主的常住人口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与国家公园建设发展不平衡等社会现状。在此基础上,建议建立政府主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修复机制,鼓励引导社会组织、专家学者和企业等以志愿服务、科学研究、资本参与等形式,在高速公路穿越段的关键区域(如河流与农田附近)修建收集道路径流的沉淀池与人工湿地,降低道路径流对周边带来的重金属与富营养化污染;增设高架林地与下穿涵洞等生态廊道,提升高速公路两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景观连续性。同时,借助高速公路的交通便捷等优点,挖掘高速公路穿越段的黎苗传统文化,整合纳入周边景区的规划,发展生态旅游和研学教育,提高公众生态保护意识。社会化参与的生态修复能够有效组织、发动当地社区和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修复,实现可持续的环境治理,以期促进乡村振兴、国家公园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自然教育促进国家公园师生环境责任行为的研究——以三江源为例
于现荣, 裘丽, 余惠玲
2023, 3(1): 91-101. doi: 10.12335/2096-8981.2022083103
摘要(223) HTML (28) PDF(44)
摘要:
本文基于2019—2021年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地区、有江河源头第一县的长江源园区曲麻莱县乡村学校自然教育的行动与研究,应用“知信行”理论模型,论证如何通过保护地的自然教育,促进环境责任行为。根据对曲麻莱县4所学校414名师生、跨度3年的自然教育实践、跟踪调查与行动研究发现,自然教育可有效促进学生和教师采取行动,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冬虫夏草等自然资源;可激发学生和教师减少使用垃圾食品,采取更加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从源头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并对社区产生了积极影响,从而促进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自然保护工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学校自然教育的关键要素,即培养本土师资、基于传统文化、多途径开展自然教育以及强化规划评估,并提出以学校为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的重要阵地、促进负责任环境行为的集体行动、构建多方支持的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体系的启发和建议。
国家公园生态管理研究
窦苗, 陶玉柱, 谭琳, 白浩楠
2023, 3(1): 102-110. doi: 10.12335/2096-8981.2022012801
摘要(352) HTML (129) PDF(259)
摘要:
自我国设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以来,历经5年时间,于2021年正式设立了第1批国家公园,这标志着我国国家公园建设正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切实解决国家公园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使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平衡人—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有必要引进生态管理理念。本文整理了各国关于生态管理的定义,介绍了国家公园生态管理的概念及其在国家公园管理方面的重要地位,并通过查阅文献的方式总结了国内外完整生态管理体系所包含的行政、法律、经济、社会、科学技术措施,探讨了国家公园生态管理的提升途径,以期为我国生态文明战略引领下的国家公园管理提供理论借鉴。
大都市周边国家公园建设管理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崔园园
2023, 3(1): 111-118. doi: 10.12335/2096-8981.2022041101
摘要(456) HTML (1122) PDF(58)
摘要:
与分布在“偏远地区”的国家公园相比,大都市周边的国家公园由于毗邻客源地、与城市的功能开发衔接更为紧密、规划与管理涉及的利益相关者较多,具有游憩供给能力强与休闲旅游需求规模大的双重特征,更需要兼顾生态保护与城市服务功能的平衡。旧金山金门国家休闲区、纽约盖特威国家休闲区、加拿大胭脂国家城市公园等“都市国家公园”“国家城市公园”的建设与管理经验表明,在充分考虑生态保护的前提下,立足于大都市城市发展功能和市民休闲旅游需求,深入挖掘自然生态资源,统筹规划布局生态保护与城市服务功能空间,打造多元化都市型游憩服务体系,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机制是大都市周边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本文拟通过剖析和总结国际先进典型案例,以期为我国有条件的大都市周边建设国家公园提供参考思路和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