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on the Resourc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n Kaihua, Zhejiang
-
摘要: 【目的】研究古树名木的资源特征和形成机理,为国土空间绿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更多途径。 【方法】以2017年开化县古树名木调查成果为研究数据,利用 Microsoft Excel 软件对古树名木数量、种类、保护等级和空间分布等资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开化县共有古树名木7 135株,隶属38科74属108种,樟树、枫香、苦槠、枫杨、甜槠、和柏木占总株数的60.7%;一级古树最少,只有312株,三级古树最多,有5978株,树龄结构呈金字塔型;池淮镇、苏庄镇、长虹乡古树名木最多,大溪边乡和齐溪镇最少;古树名木主要分布在海拔100~300 m范围,海拔100~700 m的古树名木数量呈阶梯式递减;北坡和平地分布最多,东坡与西坡相当;位于村落水口和来龙山的古树名木占54.59%。【结论】开化县古树名木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中国传统村落的建址紧密相关,古树名木的树种选择和方位分布深受风水文化影响。为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和保护生物资源,可以汲取古树名木中的传统文化力量,积极开展四旁绿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Abstract: 【Objectives】 To study the resourc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and to provide more pathways for territorial greening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Methods】 Taking the survey results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n Kaihua County in 2017 as research data, the resource characteristics (quantities, types, protection classe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 were analyzed by Microsoft Excel.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7 135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n Kaihua County, belonging to 38 families, 74 genera and 108 species; Cinnamomum camphora, Liquidambar formosana, Castanopsis sclerophylla, Pterocarya stenoptera, Castanopsis eyrei, and Cupressus funebris accounted for 60.7% of the total; the first-class ancient trees were the least, only 312, and the third-class ancient trees were the most, with 5978 trees. The age structure of the trees was pyramidal. There were the most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n Chihuai Town, Suzhuang Town, and Changhong Township, while the least in Daxibian Township and Qixi Town.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altitude range of 100~300 m, and the number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at an altitude of 100~700 m decreased progressively in a ladder mode. The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were distributed the most along the northern slope and flat land and equally on the eastern slope and the western slope. The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located in the village Shuikou and Lailong Mountain accounted for 54.59%. 【Conclusion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n Kaihua County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sit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illages. The species selection and orientation distribution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were deeply influenced by Fengshui culture. To further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protect biological resources, it is possible to draw on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power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and actively carry out publicity for greening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古树名木是自然生态资源中的瑰宝,具有生物物种演化研究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多元价值,是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1],被誉为“绿色文化”[2]。保护古树名木既是保护生态的需要,也是保护传统文化的需要[3]。古树名木同古村落、古民居一样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文化载体,研究古树名木对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对古树名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古树名木资源的现状调查和保护对策上,而鲜有对古树名木资源特征形成机理的研究。例如,熊胜[4]对衢州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和保护措施进行了研究,郭盛才等[5]对广东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现状进行了研究,石红旗等[6]对太原市古城区古树名木现状进行了探讨,朱坤等[7]对云南省芒市古树名木特征进行了分析,俞肖剑[8]对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在1998年、2003年及2013年3次调查的基础上,2017年对开化全县的古树名木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全面普查,数据详实准确,自2017年以来开化县古树名木数据都以本次普查公布的数据作为参考依据。基于2017年开化县古树名木普查数据,本研究对古树名木资源特征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植绿护绿的文化传承设想。
1. 研究区概况
浙江省开化县地处浙、赣、皖3省7县交界处,是连接浙西、皖南和赣东北的要冲。属浙江省西部中山、低山丘陵区,金衢盆地外缘,境内千米以上高山182座,最高峰白石尖海拔为1 453.7 m。河流分属钱塘江和长江2个水系[9]。这种复杂的地形地貌,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也积淀了深厚的地缘文化。开化县境内有高等植物244科897属1 991种,是中国东部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开化县苏庄镇古田山西北面的溪水流向江西省婺源县,再汇入长江;而安徽省休宁县龙田乡的部分溪水流向开化县齐溪镇,再汇入马金溪。唐宋开徽古道从开化县城,经马金镇,穿过齐溪镇,再翻过马金岭至安徽省休宁县。古时徽商、浙商在这条古道上频繁地进行商贸往来,促进了两地文化交流和融合。特别是徽州的古村落建筑文化、水口文化对开化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中国传统文化村落开化县马金镇霞山村,现存古民居的马头墙、砖雕门楼、青瓦、白墙等建筑风格与徽州的民居风格极其类似。在开化民间素有栽培和封育“水口林”“护村林”的传统,域内有星罗棋布的古树名木。据衢州市林业局的2018年统计显示,开化县古树名木数量居全市6个县(市、区)之首(图1)。
2. 材料与方法
按照《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浙江省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和《浙江省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操作细则》要求,采用实地测量、访问座谈及查阅文献等方法,于2017年1~7月对开化县范围内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古树名木进行了全面调查,掌握了每株古树的树种、树龄、坐标定位、树高、冠幅、胸围、立地条件、生长情况,以及权属、管护措施、管护单位等信息。树种鉴定主要以《中国植物志》[10]和《浙江植物志》[11]等相关文献的形态描述和检索表为依据,树木年龄参照原有数据推算或通过民间传说推算和目测估算。开化县的数据来源主要是2017年开化县古树名木普查公布数据,其他县(市、区)的数据来源于2018年衢州市各县(市、区)上报衢州市资规局的古树名木统计数据。
3. 结果与分析
3.1 资源丰富性特征分析
3.1.1 资源丰富性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开化县古树名木共计7 135株。其中,散生古树5 621株,古树群36个1 514株,隶属38科74属108种。古树名木以开化乡土树种为主,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1 919株,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995株,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614株,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404株,甜槠(Castanopsis eyrei)399和柏木(Cupressus funebris)391株,分别占总株数的26.90%、13.95%、8.61%、5.66%、5.59%和5.48%(表1)。按科统计树种最丰富而且数量又多的为樟科和壳斗科,樟科有6属13种2 205株,壳斗科有5属13种1 448株。
表 1 开化县古树名木统计Table 1.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n Kaihua County科名 属名 种名 株数 占比/% 柏科 Cupressaceae 柏木属 Cupressus 柏木 Cupressus funebris 391 5.48 红豆杉科 Taxaceae 红豆杉属 Taxus 南方红豆杉 Taxus wallichiana var. mairei 259 3.63 胡桃科 Juglandaceae 枫杨属 Pterocarya 枫杨 Pterocarya stenoptera 404 5.66 金缕梅科 Hamamelidaceae 枫香属 Liquidambar 枫香 Liquidambar formosana 995 13.95 壳斗科 Fagaceae 栲属 Castanopsis 苦槠 Castanopsis sclerophylla 614 8.61 壳斗科 Fagaceae 栲属 Castanopsis 甜槠 Castanopsis eyrei 399 5.59 山茶科 Theaceae 木荷属 Schima 木荷 Schima superba 303 4.25 松科 Pinaceae 松属 Pinus 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306 4.29 榆科 Ulmaceae 朴属 Celtis 朴树 Celtis sinensis 145 2.03 樟科 Lauraceae 樟属 Cinnamomum 樟树 Cinnamomum camphora 1 919 26.90 其他 1 400 19.62 合计 7 135 在开化县的古树名木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古树名木有2 345株,占总数的32.87%。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3种298株,分别是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 mairei)259株,银杏(Ginkgo biloba)37株,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2株;国家Ⅱ级保护植物7种2 047株,其中樟树最多1 919株(表2)。
表 2 开化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古树名木统计Table 2.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of national key protected wild plants in Kaihua County树种 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株 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株 小计/株 樟树 Cinnamomum camphora 0 1 919 1 919 银杏 Ginkgo biloba 37 0 37 罗汉松 Podocarpus macrophyllus 0 3 3 南方红豆杉 Taxus wallichiana var. mairei 259 0 259 榧树 Torreya grandis 0 36 36 香榧 Torreya grandis 0 1 1 鹅掌楸 Liriodendron chinense 0 1 1 香果树 Emmenopterys henryi 0 1 1 水杉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2 0 2 闽楠 Phoebe bournei 0 46 46 浙江楠 Phoebe chekiangensis 0 40 40 总计 298 2 047 2 345 3.1.2 成因探析
开化县古树名木种类资源之所以如此丰富,与其境内的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拥有全球保持最原始、最完整、面积最大的低海拔中亚热带常绿阔叶原始森林,是17个具有全球意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12]。据调查,仅开化县古田山保护区内就有维管束植物183科713属1593种,其中种子植物中有我国特有属14个,珍稀濒危植物32种。古树名木数量众多,与开化百姓历来具有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教育有关。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曾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开化山区百姓深知“要使子孙贤达就得多读书,要使子孙富足就得多种树”的道理。在树种的选择上,则与开化县特有的地域文化有关。开化县紧邻古徽州地区,风土人情深受徽文化影响。徽州古村落普遍拥有水口林,而且水口林以香樟、枫香、苦槠、朴树等乡土树种为主,这些树种具有抗性强、木质刚毅、深根性的长寿特质,与朴素的青瓦白墙徽派建筑交相呼应,越是抗性强的乡土树种越能够经受岁月的侵蚀。同时,在中华文化中,香樟寓意“家乡”,枫香寓意“封地”,槠则寓意“诸侯”[13],这代表着古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祈求。
3.2 树龄和保护等级特征分析
3.2.1 树龄和保护等级特征
开化县古树名木树龄结构呈金字塔型,树龄为500 a以上的一级古树共312株,1 000 a以上超高龄一级古树有13株(其中,柏木1株、银杏1株、苦槠2株、樟树9株)。树龄最大的一株古树位于开化县苏庄镇唐头村观音庙水口,树龄为1 125 a的柏木;300~499 a的二级古树845株;100~299 a的三级古树5 978株。
3.2.2 成因探析
开化县古树名木金字塔型树龄结构特征与全国第2次古树名木普查结果一致。由于树木历尽岁月沧桑,最终会逐渐凋零枯死,这是植物的自然属性。自然界有生命的万物皆有寿命,植物亦是如此。新疆的胡杨,号称“千年不倒,千年不死,千年不朽”,已经是寿命非常长的树木了。发育迟缓的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寿命相对更长些,如银杏、柏木的寿命可达几千年,中国最古老的5棵古树都是柏木,树龄在5 000 a以上,均植于中华文明发祥地陕西省。然而,万年的树木几乎没有,这是因为即使树木不会自然死亡,也会受到自然界的侵蚀(如风沙、冰霜、虫害、地震、火山等)或人为的破坏而死亡。
3.3 区域分布特征分析
3.3.1 区域分布特征
按区域位置分析,开化全县7 135株古树名木乡村分布7 112株,城区分布23株,分别占总株数的99.68%和0.32%,中西部乡镇明显多于北部乡镇。其中,古树名木最多的池淮镇有1 014株,第二是苏庄镇946株,第三是长虹乡895株,这3个乡镇占开化全县古树名木总数的40%。最少的是北部乡镇大溪边乡和齐溪镇,分别只有185株和243株。按海拔分析,开化县古树名木主要分布在海拔100~300 m范围,有5 142株,占比为72.07%。其中,海拔100~200 m的有3 165株,占比为44.36%;海拔200~300 m的有1 977株,占比为27.71%;海拔900 m以上的只有1株,海拔100~700 m的古树名木数量呈阶梯式递减(图2)。
3.3.2 成因探析
古树名木通常是由古人种在村落附近,而村落选址主要受交通、高程和水系的影响[14]。徽州古村落分布一般位于水系和丘陵地带,高程极低或极高村落分布较少,呈现高程由高到低之间边缘化分布。古徽州地区传统村落平均海拔约为250 m,78%的村落分布的海拔高度为100~300 m[15]。开化县地形以丘陵为主,与古徽州地区地形类似。整个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中部和东南部逐渐由中山向低山、高丘、低丘、河谷小盆地过渡,村落分布也主要集中在海拔100~300 m区域。开化县池淮镇等中西部乡镇交通相对便利,地势平坦,耕地较多,村落空旷,适宜营建水口林;而开化县大溪边乡和齐溪镇受大山脉地形所限,村落基本四面环山、耕地稀少,为了生存,村民把缓坡地带也充分利用于种植庄稼,而且村落房屋结构拥挤,较少有营建水口林的空间,若在此种逼仄的环境下种植树木,则会遮挡阳光,阻滞湿气,不利于村民的身体健康。
3.4 生长方位特征分析
3.4.1 生长方位特征
据开化县古树名木坐落方位调查数据发现,北坡分布最多,有3 235株,占比为45.34%;平地1 132株,占比为15.87%;南坡860株,占比为12.05%;东坡与西坡相当,分别是469株和545株;东南坡、西南坡、西北坡和东北坡相当,分别是240株、225株、224株和205株。其中,位于古村落水口和来龙山的古树名木最多,有3 895株(分别为2 745株、1 150株),占总数的54.59%(表3)。
表 3 开化县不同坡向古树名木分布情况Table 3. Distribution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on different slopes in Kaihua County位置 小地名 不同坡向株数/株 北坡 南坡 东坡 西坡 东北坡 西北坡 东南坡 西南坡 无坡向 合计 村前 村口、水口、河边 1 305 319 150 195 88 88 96 92 412 2 745 前后山 屋后山、来龙山 648 173 72 93 29 27 41 41 26 1 150 其他 1 282 368 247 257 88 109 103 92 694 3 240 开化县 3 235 860 469 545 205 224 240 225 1 132 7 135 3.4.2 成因探析
开化县古树名木的这种生长方位分布特征与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风水文化极其相关。
中国古人建村立舍讲究风水,善择吉处而居。中国地势呈现西北高东南低,因而溪流多为西水东流、北水南流[16],如黄河与长江就是东流入海。此外,中国处在北半球,四季阳光都是从南方射过来。中国风水学认为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水南为阴。村落背山面水,坐北朝南,居住其中冬暖夏凉,还便于耕作与生活。因此,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成为风水观念中宅、村、城镇基址选择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格局,婺源江湾村就是典型代表[17]。同时,认为村落四周合围能挡风聚气,形成前有屏障,后有靠山,左右有护卫的典型村落格局。如果村前没有屏山,就在水流出口处种植树木代替,以起到藏风聚气的作用[18]。古人的这种风水理论并不是封建迷信,而是结合风、水、土和气,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当代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及气候学等理论是一致的。山环水绕的人居环境较为封闭,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局部小气候。基于上述思想,古人非常重视对村落的水口和来龙山种植树木,并严加保护。例如,在安徽省休宁县新安源村保护古树林自古立有村规:凡擅自破坏砍伐古树者,族长将宰杀其家中年猪,让户户分享以儆效尤[19]。开化县毗邻古徽州地区,文化底蕴深厚,是程朱理学的故乡,朱熹曾在马金包山书院讲学9个月之久,植树造林,保护森林资源历来是开化县的优良传统。在开化民间早有《杀子封山》和《题诗保树》等故事传说。部分乡、镇至今还保存自明代以来,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林地的申文与碑记。例如,明朝开化知县王家彦曾作《勘云雾山申文》,但宗皋知县作《乞罢采云雾山揭》。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开化县苏庄富楼立禁水口树木曰:“是以水品之木,甚重以养以护村……自兹以往梁滩一带,永敕家禁,如有犯者,定以不孝罪论处。”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七月,开化三十都青山庄立禁碑曰:“缘本村南山丛绿杂木,遮护水口,近年来,屡次偷砍。为此会同众等商议,重申严禁。毋许大小登山砍柴、割草、挖根。自禁之后,丫枝、毛草亦不许拔扇,永远存留。如有犯者,会议罚钱一千文,存众公用。倘不遵罚,禀官究处,决不徇从。为此勒石示禁。”[9]这些申文石刻充分表明古人极为重视对水口林和护村林的保护。正是这些村规民约的严苛约束,才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如此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
4. 结论与讨论
1)受生物多样性和植绿爱绿的徽文化思想的影响,开化县的古树名木资源极为丰富,共有古树名木7 135株,隶属38科74属108种。最多的是樟树与枫树,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3种298株。
2)受植物寿命和外部环境影响,树木会随着树龄的增长而逐渐消亡,古树树龄结构呈金字塔型,三级古树、二级古树、一级古树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树龄1 000年以上的极少,三级古树最多。
3)受开化北部高,中西部低的地形影响,中西部乡镇的古树名木多于北部乡镇,15个乡镇中以中部乡镇池淮镇最多,有1 014株,占比为14.21%。而北部乡镇大溪边乡和齐溪镇最少,分别只有185株和243株。
4)古树名木的垂直分布特征与村落的高程分布基本一致,海拔100~300 m范围分布的古树名木最多,占比为72.07%。海拔900 m以上只有1株。
5)受中国传统的风水文化影响,古树名木的生长方位呈现以北坡为主的、聚集性分布在村落四周的特点。北坡方位的古树名木占了总数的45.3%,位于村落水口和来龙山的古树名木占总数的54.59%。
古树名木是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重要种质资源和珍贵文化遗产,是开化先人们用智慧与厚爱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不但要保护好先人们留下的珍贵遗产,让古树名木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特殊作用;同时,还要效法古人积极开展四旁绿化,在房前屋后、路边河边,见缝插针,广植树木,固碳增汇,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造福子孙后代。另外,要巧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大对古树名木的宣传与保护[20],特别是要效法古人采取建章立制,发挥村规民约在保护动植物资源以及人居环境方面的积极作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表 1 开化县古树名木统计
Table 1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n Kaihua County
科名 属名 种名 株数 占比/% 柏科 Cupressaceae 柏木属 Cupressus 柏木 Cupressus funebris 391 5.48 红豆杉科 Taxaceae 红豆杉属 Taxus 南方红豆杉 Taxus wallichiana var. mairei 259 3.63 胡桃科 Juglandaceae 枫杨属 Pterocarya 枫杨 Pterocarya stenoptera 404 5.66 金缕梅科 Hamamelidaceae 枫香属 Liquidambar 枫香 Liquidambar formosana 995 13.95 壳斗科 Fagaceae 栲属 Castanopsis 苦槠 Castanopsis sclerophylla 614 8.61 壳斗科 Fagaceae 栲属 Castanopsis 甜槠 Castanopsis eyrei 399 5.59 山茶科 Theaceae 木荷属 Schima 木荷 Schima superba 303 4.25 松科 Pinaceae 松属 Pinus 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306 4.29 榆科 Ulmaceae 朴属 Celtis 朴树 Celtis sinensis 145 2.03 樟科 Lauraceae 樟属 Cinnamomum 樟树 Cinnamomum camphora 1 919 26.90 其他 1 400 19.62 合计 7 135 表 2 开化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古树名木统计
Table 2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of national key protected wild plants in Kaihua County
树种 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株 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株 小计/株 樟树 Cinnamomum camphora 0 1 919 1 919 银杏 Ginkgo biloba 37 0 37 罗汉松 Podocarpus macrophyllus 0 3 3 南方红豆杉 Taxus wallichiana var. mairei 259 0 259 榧树 Torreya grandis 0 36 36 香榧 Torreya grandis 0 1 1 鹅掌楸 Liriodendron chinense 0 1 1 香果树 Emmenopterys henryi 0 1 1 水杉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2 0 2 闽楠 Phoebe bournei 0 46 46 浙江楠 Phoebe chekiangensis 0 40 40 总计 298 2 047 2 345 表 3 开化县不同坡向古树名木分布情况
Table 3 Distribution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on different slopes in Kaihua County
位置 小地名 不同坡向株数/株 北坡 南坡 东坡 西坡 东北坡 西北坡 东南坡 西南坡 无坡向 合计 村前 村口、水口、河边 1 305 319 150 195 88 88 96 92 412 2 745 前后山 屋后山、来龙山 648 173 72 93 29 27 41 41 26 1 150 其他 1 282 368 247 257 88 109 103 92 694 3 240 开化县 3 235 860 469 545 205 224 240 225 1 132 7 135 -
[1] 徐健华, 李城, 林聪聪, 等. 古树名木资源特征和空间格局分析: 以浙江省桐庐县为例[J]. 自然保护地, 2022, 2(1): 110−118. [2] 付海真, 薛春泉, 刘应竹. 广东省古树名木普查分析[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4, 20(5): 92−95. [3] 黄涛, 张琼锐, 林晓泓, 等. 广东省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J].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0, 36(4): 116−121. DOI: 10.3969/j.issn.1006-4427.2020.04.021 [4] 熊胜. 衢州市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现状与保护对策[J]. 华东森林经理, 2014, 28(4): 27−30. DOI: 10.3969/j.issn.1004-7743.2014.04.009 [5] 郭盛才, 刘锡辉, 陈富强, 等. 广东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现状及发展策略[J]. 林业调查规划, 2019, 44(5): 176−180. [6] 石红旗, 谢兴刚, 方建忠. 太原城区古树名木现状分析与后续资源保护研究[J]. 中国园林, 2014, 30(3): 111−114. [7] 朱坤, 代继平, 庞婧, 等. 云南省芒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特征分析[J]. 林业资源管理, 2020(1): 22−29. [8] 俞肖剑. 浙江省古树名木现状及管护建议[J]. 国土绿化, 2001(5): 14. [9] 刘高汉. 开化林业志(1986—2010)[M].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11. [10]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9. [11] 浙江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浙江植物志[M]. 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12] 余建平, 陈小南, 陈声文. 钱江源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研究[J]. 自然保护地, 2021, 1(2): 58−67. [13] 刘亮, 黄成林. 徽州古村落水口园林树木景观的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08, 14(23): 97−99. [14] 王薇, 刘颖杰. 黄山市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0(2): 22−31. [15] 王有娣, 许克福. 徽州山水对传统村落分布与肌理影响分析[J/OL].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05-25).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2.1161.S.20220524.2002.002.html. [16] 阿友, 盛红兵, 黄益民. 千年“好水口”尋幽儒与商 小桥碧水鱼虾, 青山古树林花[J]. 神州民俗(通俗版), 2016(6): 14−17. [17] 江灶发. 论中国风水观念与生态环境保护: 以婺源古村落后龙山、水口林植被保护为例[J]. 江西林业科技, 2008, 36(5): 50−52. [18] 陈华文. 区域特征“风水”背后的生态认知: 以浙江省武义县部分村落“水口树”文化为例[C]//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 人类学高级论坛论文集.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4: 197−207. [19] 张应松. 徽香水口林[J]. 林业与生态, 2021(5): 47−48. [20] 王枫, 樊宝敏, 沈瑾兰, 等. 论国家公园文化的内涵与培养路径[J]. 自然保护地, 2022, 2(2): 41−47. -
期刊类型引用(6)
1. 张林,董淑龙. 灵川县古树资源特征及空间分布分析. 南方农业. 2025(03): 194-199+259 . 百度学术
2. 朱秀花,谢庚根,章在华. 靖安县古树名木分布现状与资源特征研究. 南方林业科学. 2024(02): 42-47 . 百度学术
3. 向继红,向宇. 怀化市古树名木资源特征分析.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2024(02): 104-110 . 百度学术
4. 黄橙,张仁,吴卓中,梁波,黄超群,段炼. 南宁市武鸣区古树资源与空间分布特征. 广西林业科学. 2024(03): 386-395 . 百度学术
5. 于冰,王晗. 江南私家园林古树名木资源组成与分布特征. 现代园艺. 2024(17): 45-49 . 百度学术
6. 李霁桐,崔嘉琪,杨成君. 黑龙江省古榆树资源特征分析. 高师理科学刊. 2024(10): 71-76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